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范围管理,接下来将从规划范围管理、收集需求、定义范围、创建工作分解结构、确认范围、控制范围这6个过程来阐述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具体是如何进行范围管理的。
一、共享信息论文怎么管理
1、规划范围管理。规划范围管理是项目成功实施的基础,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了指南和方针。在些过程中,需要明确哪些工作该做,哪些工作不应该做,在了解项目初步范围的基础上,组织会议,依据项目管理计划、项目章程和公司组织级财富库中的模板,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和以往的项目经验,制定了项目范围管理计划。根据项目成员的情况,采用专家判断对计划论证进行补充,邀请了5名专家,提出了一些完善性的宝贵意见,对于如何进行定义、制定、确认、监督和控制项目范围都进行了非常及时有效的指导。
2、收集需求。收集需求主要是将项目中各方面的需求进行收集与记录,为后续的工作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持。依据范围管理计划、干系人手册和干系人管理计划,组织团队采用访谈、会议的形式进行收集需求的工作,并输出访谈记录和需求清单文件,并根据组织级财富库的模板将需整理形成需求跟踪矩阵,并将评审通过的文件置入配置库进行管理。由于项目采用二维加三维的展现形式,有些需求无法口头和文字清楚表达出来,组织需求开发人员采用原型法将一些交互和功能操作一起展现在客户面前,并得到客户的确认,这样也能保证后续交付与验收工作的顺利执行。
3、定义范围。定义范围主要是依据需求文件,明确哪些需求执行,哪些需求不需要执行,明确项目的边界。组织项目中所有干系人参会,对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可交付成果、验收标准、假设条件和除外责任都进行了明确讨论与确认,并且就不需要实现的功能、不提交的可交付成果意见达成一致,完成会签并输出项目范围说明书文件,通过邮件的形式得到相关干系人的确认。
4、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创建工作分解结构主要是依据项目范围说明书,将项目工作进行分解,使团队更容易管理,也使项目目标更清晰。要求全员都必须参与进来,并且将项目阶段作为第一层,分为需求、设计、开发、测试、验收五个阶段;将系统模块作为第二层,分为了空间管理、设备管理、安防管理、环境管理、能耗管理、预警管理;将系统分类作为第三层,例如空调系统、冷热源系统等;将功能模块作为第四层,例如发光功能、弹窗功能;将功能点作为第五层,也是最小单元,例如输入登录密码、点击登录按钮。在完成分解后,根据确定的编排结构来调整,并确认分解的最小单元是否恰当,最终得到了项目范围基准。
5、确认范围。确认范围需要依据项目范围管理计划、项目范围说明书、需求跟踪矩阵和项目可交付成果,与客户方一起按照范围基准、验收标准对重要里程碑节点、范围基准进行验收确认。在重要的里程碑节点,通过正式会议的方式完成评审与确认,在非里程碑节点,通过确认单的形式完成确认。功能开发完成后,通过内部测试与验收得到可交付成果,再将这些可交付成果交付给客户方进行验收确认,最终得到验收的可交付成果。
6、控制范围。控制范围是监督项目状态,管理项目范围变更的过程,在整个项目期间保持对项目范围基准的维护。在项目启动时,为了有效控制项目范围,成立了项目变更控制委员会,由客户方、我本人、项目发起人共同组成,并确认了变更控制流程,对变更的审批权限与准则都进行了明确定义。在项目需求产生变化的时候,需要严格执行变更管理流程,提出变更申请,由项目经理评估对项目的影响后提交给变更控制委员会,然后审批通过后才能执行变更并更新相关配置库文件,同时要监控变更内容的执行,对变更内容进行验证,最后结束变更。
以上就是关于“共享信息论文怎么管理(信息系统论文样式)“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论文写作技巧知识,请持续关注PaperPass论文知识频道,小编会为大家收集更多的论文知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