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原生家庭的大学论文(认识原生家庭论文)

PaperPass论文检测网 2022-05-20

最近研究了一篇博士生毕业论文:《大学生心理适应:原生家庭的影响》。是苏州大学的赵郝锐在2017年9月发表的。

读完这篇论文有2个最直接的感受:

一、原生家庭
1、母亲的角色对一个人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广泛、更深远;

2、研究中对高收入、高学历女性的结论,颠覆了我的认知。

这篇论文从大学生的原生家庭出发,分别在家庭背景、父母的婚姻关系、父母教养方式、父母婚姻冲突的子女感知、家庭治疗取向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这几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心理适应和心理健康都有哪些影响。

该研究选了10个高校的1400组大学生家庭进行问卷调查,注意参与问卷填写的是所有大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最终回收有效数据932组家庭,大学生平均年龄为20.64岁。

这些大学生中,有88.7%来自普通本科院校,5.9%来自211院校。53.8%为大一学生,大二和大三学生分别占17.3%和12.5%,大四学生为1.6%。

虽然作者多次强调,大学生群体与幼儿、青少年群体的不同,但原生家庭的影响根源是父母的性格,这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很大变化的,而大学生的幸福感、自尊水平、心理健康程度,也是十几年来人生经历的体现。这些都是长期作用的结果,所以我认为论文中提到的教养方式、家庭背景等对子女的影响,对幼儿或儿童的养育来说,也是可以参考的。

论文对原生家庭的各个方面的分析,归结到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落到了3个方面:心理幸福感、自尊水平、心理症状水平。

 

我们先来看讨论下这3个方面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心理幸福感:反映了人对个人生活总体的评价和满意程度。它包括6个指标,分别是自主性、环境驾驭、个人成长、人际关系、生活目的、自我接受。心理幸福感强的人,独立有主见,能把握机会,喜欢新事物,关心他人,接纳自己,生活有激情和目标。

自尊水平:高自尊水平的人,自爱与自信的程度更高,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很清楚,会用肯定且明确、积极的方式谈论自己,对自己的评判也比较稳定,一般不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心理症状水平:共9个指标。分别是躯体化(主观认为自己不舒服)、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自卑,躲避)、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社交恐惧等)、偏执、精神病性。它以身心症状表现的角度,考查了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OK,基本的概念就介绍到这,下面我挑几个赵博士的研究结论,向大家介绍一下。

———家庭背景的影响————

作者研究了城市/农村出身、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职业类型、社会经济地位几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

 

符合大众认知的结论是,出身于城镇家庭、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家里经济条件好的孩子,幸福感、自尊水平方面都表现得更好,心理症状也少。

但是这里面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和社会经济地位方面,母亲对孩子的影响要比父亲多得多。

受教育程度方面,父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子女的影响越积极。

但母亲在这方面则比较微妙。

 

翻译一下这个统计结果呢,就是母亲受教育程度是大专的,子女各方面指标最健康。 越过大专线,母亲的学历高,反而子女会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幸福感和自尊水平会降低。

 

这一点对我来说还挺颠覆的。我认为高学历的母亲,在孩子的教育上会更主动地参与和学习,而且对自己要求较高,对子女的反馈会更敏感,应该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然而却被事实打脸了。

对于这个结论,作者认为,这是因为高知家庭中,女性比男性感受到更多的工作-家庭冲突,而父亲照顾子女无论是时间还是教养任务数量上,都比女性付出得少得多。所以,职业女性担负压力致使情绪和身体状况更差,可还要承担养育的主要责任,所以容易将消极情绪传递到子女身上。

看来,所谓家庭与事业的平衡,可能是很难甚至根本不存在的。

 

在社会经济地位方面,低收入家庭,整体上孩子的自我评价更低,对未来更迷茫。

相对中等收入家庭来说,高收入家庭的子女的幸福感、自尊水平都会更高,但心理问题也都会更多。这是因为,高收入家庭对教育的投入更高,对子女的要求和期待更多。

同时,在心理问题方面,高收入的母亲对子女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广泛,高收入的父亲只对子女心理症状的一部分指标有明显影响,但母亲是对所有指标都有明显影响。所以作者认为,考察一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母亲的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都是重要参考。

论文称,之所以母亲的影响更深远,还是因为母亲是主要的养育者,与子女互动比父亲更频繁。

看来,有时候距离产生美不是没有道理的啊!

——教养方式的影响——

作者把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4种:

 

看到这个图很欣慰,有一半大学生出自慈父慈母的温暖家庭。不过这里作者也提出,大学生本身就是个被筛选过的群体,如果把他们的家庭模式当成社会主流来参考恐怕也是不客观的。

不过从这个结果来看,是不是慈父慈母的家庭模式,对孩子的成长更好一些呢?

研究表明,慈父慈母的教养模式,子女各方面指标都要明显优于其它模式;严父严母的教养模式,在各方面指标都是最差的。其余两种中,严父慈母的模式要优于慈父严母的模式。

 

作者自己说,对大学生来说,显然慈父慈母的模式是最好的,但是是不是对儿童群体也是这样,还不能确定。毕竟青少年和儿童在自律自控性方面肯定不如大学生。

其实从这里看,更加印证了我们对父母这一角色的认知。我们总说育儿的过程是一场与孩子渐渐剥离的过程,当孩子慢慢长大,我们需要更多的接纳、更少的要求和控制,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自身健康和发展。

同时,研究显示母亲的教养行为对孩子的影响要远大于父亲,因为母亲在养育方面的投入更多,可以拦截来自父亲的负面影响——母亲对孩子有保护作用。

——婚姻关系的影响——

作者还研究了父母婚姻关系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与普遍认知相符,父母婚姻关系更好的家庭,子女在心理方面的各种指标都更好。

有意思的是,男孩家庭、独生子女的父母对自己婚姻要更满意。作者分析说,这可能是因为男孩更有利于家庭稳定。

 

论文中,作者还引用了其它科学家的研究结论。Riikka 等人(2016)聚焦父-母-子女的三方交互作用,对幼儿的原生家庭环境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母亲的婚姻满意度决定了整个家庭的氛围,在有幼儿的家庭中,母亲对婚姻越满意,则积极的亲子互动就越多,幼儿的心理状况就越好,反之亦然。

同时,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与子女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为孩子抵消一些糟糕的父母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体来说,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更加广泛和深远,这是因为母亲担任了孩子的“守门人”角色,其他人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取决于母亲的态度。但母亲作为主要养育者,也容易把自己的压力和负面情绪传导给孩子,给孩子带来压力。

——母亲的艰辛与伟大——

奇葩说在讨论“超人妈妈”的时候,反方认为,这个词纵容了社会对于母亲的过高期待和父亲在育儿时的低参与度,对女性来说非常不公平。

 

今天我对此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能给孩子更积极正面的影响。然而女性,尤其是职业女性,挣扎在工作与家庭之间,比男性承担更多压力;同时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又很难做到不被情绪裹挟,自如地在亲子场景屏蔽内心的压力和焦虑。

但往好的方面看,一个母亲可以凭一已之力,抵消部分甚至完全挡住外界对孩子的一些负面影响,其他能做到这一点的,除了超人可能也没谁了。

所以每个母亲,我们更要认真地审视自己,对自己好一点,因为你的心情和状态,对孩子和家庭至关重要;同时也可以认真地审视一下我们的家庭,为了收获一个自信满满,积极向上的阳光少年,从现在开始,就为他打造一个温暖接纳的家庭吧!

以上就是关于  关于原生家庭的大学论文(认识原生家庭论文)   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论文写作技巧知识,请持续关注PaperPass论文知识频道,小编会为大家收集更多的论文知识哦。

阅读量: 39914
展开全文
PaperPass论文检测系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客服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