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工作上的小伙伴都在问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好的调研报告呢,我根据自己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对怎样写好调研报告进行了梳理总结,以期对友友们有所帮助。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篇条理清楚、内容详实、举措的当地调研报告是整个调查研究的最终价值体现,也是调查研究的结果所在。而一篇死气沉沉或哗众取宠不务实的调研报告是没有生命力的,是不能体现调查研究价值的,最终还不能有效进行成果转化,劳而无功。
同时,由于受到调查研究内容、目的、对象的影响,调研报告的呈现形式也是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体例格式,这也为调研报告的撰写制造了很多困难。当然,网络上有好多人也归纳出了调研报告的几种模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结构,但也是徒有其名,难尽其行,没什么可借鉴的价值。那是不是说调研报告就没有任何规律可以循了吗?当然不是。在日常调研报告的撰写过程中,尤其是公务类调研报告,我们主要是在回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只要抓住这三点,一篇调研报告的灵魂就被赋予了。是什么就是既成事实情况,如现状、开展情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等;为什么就是原因,经验是成绩的原因、教训是问题的原因;怎么办就是提出对策建议,如何去解决问题。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并不是一定要全部回答以上三个问题,只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即可。
在掌握好核心要义之后,我们就要开始谋篇布局,拟定报告提纲,在拟定提纲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内容:一是提纲的层次要分明。每一部分想写什么?每一段想写什么?要规划明确,切不可囫囵吞枣、拖泥带水。二是逻辑要清楚。每一部分和每一部分之间、每一段和每一段之间的逻辑性一定要明确,是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还是复合关系要一目了然。三是体例格式要统一。一篇调研报告往往会有大小标题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这就需要我们统一好每一级标题的格式和句式,切不可长短不一、乱而不精。
任何文章都是内容为王,如果拟定提纲是骨架,那么内容就是血肉。调研报告内容的最大特点就是真实性、普遍性(典型性)和创新性。这就对我们在材料的选用上提出了根本性的要求。选取的材料一定要是调查研究过程中真实了解到的情况,决不能主观臆断、道听途说。在保障真实性的基础上还要确保材料的普遍性(典型性),就是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能够客观反映事实的本质和内在问题,而不是偶发现象,切不可以偏概全。同时我们要选新颖的材料,陈旧的、过去的材料能不用就不用,一定要保留创新性的材料。在选取好材料后,我们要用材料来阐释观点。一是用典型材料来反映观点,证明观点的可行性和确立性。二是通过对比说明观点,从而突出观点。三是要善于运用数据材料来支撑观点,证明观点的科学性,提升说服力。同时,要注意材料切不可过多堆砌、冗余,要精而实,能够说明问题,证明观点即可。众所周知,调研报告是服务决策的,所以报告的主要价值是体现在对策建议上的,通过材料明确观点,进而得出对策建议这才是调研报告的核心所在。在提出对策时,我们首先要保证对策的针对性,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其次要有科学性,符合客观规律,能够服务大局,统领全局,适合地区问题实际。最后要有可行性,有实施的条件和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强。
在完成好调研报告的骨血肉工作后,就需要做好报告的呈现工作,报告的最终受众是读者,那就需要我们在保证好内容真实、严谨、精炼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文字技巧,去吸引读者、打动读者。例如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图表、生活用语、典故等,增加内容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任何文章的撰写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提炼总结经验,继而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