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盲审?
盲审,即是在不透露作者信息的情况下,由校内外专家对论文写作质量进行综合审查和评价。盲审是硕士学位论文评审的必要环节,如不能通过,将无法参加下一阶段的论文答辩。
各个学校的盲审制度有所不同:有的学校会让导师指定专家进行评审,由于专家和导师关系通常不错,通过率相对较高;有的学校会由学院统一组织送审,偶发性因素很多,通过率相对较低。
盲审有抽审和全审两种模式。以前很多学校采取抽审模式,即抽取30%-50%的论文进行送审,这里面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但现在很多学校为消弭这种运气成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普遍采取全审模式,所有毕业论文都要送审。
盲审怎么审?
当前普遍采取的是“双盲”评审模式,将一篇毕业论文隐去作者姓名和导师姓名,由研办工作人员送到2位专家手中进行评审。一般在3月-4月进行,周期在10-20天之间,大多数都是在10天左右评审意见就返回了。
盲审满分是100分,分四个档位:
60分以下是D档,表明论文可能创新性不足、工作量不够、学术性不高、严谨性不强,总而言之一句话,论文质量尚未达到研究生水平,应在导师指导下重新写作或作较大调整,不允许答辩;
60-75分是C档,表明论文虽然有可圈可点之处,但仍然存在很大不足,一般涉及到论文严谨性、规范性等问题,要在原文基础上进行大的修改后才能参加答辩;
75-85分是B档,表明论文已经达到了研究生应有水平,具有一定学术性、创新性、严谨性,工作量充足,但可能规范性不足,还需对原文一些结构或内容做调整;
85-100分是A档,表明论文完全合格,具有学术性、创新性、严谨性、规范性,工作量充足。可对一些表述进行删改增,不需再作大的变动。
盲审通过率
经对三年来体育学院学位论文的盲审通过率进行统计了解到,体育类硕士学位论文盲审通过率在70%~80%之间。
那反过来就是说,每年约有20-30%的学生不能通过盲审。每10个学生中就有2-3人不能通过,其实这个概率还是很大的。
在所有体育类专业中,运动人体科学盲审通过率最高,一般在90%-100%之间。虽然运动人体对外界来说它还是体育专业,但在体育专业内部它算是个理工科,实验设计没问题、表述准确,一般都能通过,盲审老师不可能亲自做一遍实验验证程序和结果。
但对于主观性比较强的专业就比较麻烦,像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等专业,如一般人文社科类研究一样,主观性很强,似乎每个人都可以提出一两条不同的见解。要真是碰到了观点相悖的盲审专家,不论你写的有多好可能都无法通过。
比如,以前有个体育人文的同学写女性体育,但有个老师觉得她好像在挑起性别对立,而且根据他的经验,他不认同这位同学所说的女性地位低,因为他在家里的时候就比较怕老婆。
所以,对于人文社科性质的体育类硕士学位论文,盲审说是见仁见智不为过,但如果真的无懈可击,也一定能得到公平。
盲审不过怎么办?
不能通过盲审的学生:
第一,如果真的不是因为论文质量问题,可向学院发起申诉,要求学院对论文进行全面审查,但一般成功率比较低。
第二,可进行二次送审,在对论文进行修改后,再次参加盲审。但二审也分情况,有的学校允许在第一批正式答辩前进行送审,不影响正常毕业;但有的学校要推迟到下一批答辩,也就是到10月份左右,这就意味着必须延迟毕业。
未通过盲审的学生,首先要调整心态,绝不能说生活好像失去了希望,寻死觅活的。延毕没那么可怕,生活依旧色彩斑斓。
其次,先把找工作的事情放一放,全力着手论文,按照反馈回来的意见修改。在修改过程中,保持与导师的联系,多咨询意见。
要多向同学求助,请他们帮忙斟酌指点,有时候自己看自己的论文很难发现问题,多从客观方面去审查。
最后,做好中长期规划,协调好工作和延毕之间的矛盾,考虑好如何度过这一段空窗期。建议延毕的同学以在校生身份找一份兼职工作,对冲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